白癜风的络氨酸酶活性治疗 http://m.39.net/news/a_8041235.html国内第一款上市的骁龙、四曲面后盖、陶瓷机身、类似iPhone7Plus的双摄像头、「小米式」的定价,小米6看上去卖点十足。
在手机硬件领域,小米一直是走得最激进的厂商之一。除了年的「火龙」,小米几乎每次都会在高通发布旗舰平台后,第一时间推出相关的产品,今年的骁龙也不例外。
4月19日,在第一款量产的骁龙手机三星GalaxyS8/S8+发布后仅仅三周,小米就发布了同样搭载骁龙的小米手机6。
虽然受到部分零部件成本上升、入门版本存储容量提升等因素影响,小米6没有延续前几代产品元起的定价,不过最低元(6GB+64GB)的售价依然足够「小米」,不仅大大低于GalaxyS8/S8+,更是比市面上一大票搭载上一代骁龙平台的国产手机还要便宜。
除了骁龙,小米6还有不少吸引眼球的卖点,比如四曲面后盖、陶瓷机身、类似iPhone7Plus的双摄像头,当然了,还有「小米式」的抢购。有了这些新特性的加持,小米6的使用体验是否会有明显的提升?它是否值得你「蹲点」抢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外观和工艺:一个更精致的「小屏旗舰」
手机的屏幕尺寸越来越大,不过小米6依旧沿用了小米5上的5.15英寸屏幕,屏幕材质依旧是LCD,分辨率p,我们手上这部小米6的面板供应商是JDI。
显示效果上,小米6的这块屏幕依旧是高饱和度风格,重浓艳不重精准,和大多数国产手机一个路子。整体表现要优于千元机中常见的国产显示面板,但距离iPhone上用的顶级LCD面板以及三星GalaxyS/Note上的AMOLED面板肯定有差距,但放在这个价位没什么毛病。
在小米6系统的显示设置中,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显示效果选项,我们手上这部小米6在默认的「智能环境适应」模式下有些发青,改成「屏幕增强」模式后色温正常多了。
此外,小米6正面总算是采用了2.5D玻璃盖板(小米5没有2.5D),不过边缘2.5D打磨的弧度不算大。
屏幕下方是无孔式指纹识别模块(在正面的玻璃盖板上挖了个槽,识别模块放下槽的下方),看上去和小米5s差不多,不过指纹识别的方案从小米5s的超声波换成了更常规的电容式,识别的速度和准确性相比小米5s有了质的提高,整体的体验和采用类似方案的华为P10/P10Plus差不多。
在机身设计上,小米6并没有采用常见的一体式全金属机身,而是沿用了类似小米5的「三明治」设计,中框部分为金属,背面为玻璃或者陶瓷材质。
中框分别为亮面、拉丝、喷砂的小米6、小米5s、小米5
小米6有亮黑、亮蓝、亮白、陶瓷四种配色可选,其中亮黑、陶瓷版的中框为黑色,亮蓝的中框为金色,亮白为银色(金属原色)。无论是什么配色的版本,小米6的中框都是亮面的,这和市面上大多数采用喷砂工艺的金属中框有明显的不同。
配合背面同样为亮面的玻璃或者陶瓷材质,小米6在光线的照射下非常漂亮(特别是蓝色和陶瓷黑)。有趣的是,早先发布的三星GalaxyS8/S8+的中框同样也采用了亮面处理,看来今年这种「亮闪闪」的外观会非常流行。
在中框的材质上,小米6还少见的使用了不锈钢(还记得小米4上的「奥氏体」吗?)。相比市面上绝大多数金属中框手机采用的铝合金中框(比如小米5、GalaxyS8/S8+、荣耀8),小米6的不锈钢中框加工难度要更大,不过强度更高,在遇到跌落时不容易发生形变。
在初次上手小米6时,我们非常担心小米6的这个亮面不锈钢中框在使用中会很容易出现划痕,但实际情况要比我们预料中的好很多。在使用了差不多10天后,我们手上这部陶瓷黑的中框并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划痕,只有在对着光看的时候才能发现一些小痕迹。不过根据我们在小米之家的观察,相比黑色和金色版本,亮白色小米6的不锈钢原色似乎更加容易出现明显的划痕。
在后盖部分,和小米5一样,小米6也提供了玻璃和陶瓷两种材质可选。
在后盖的弧度上,小米6还在小米5左右弯曲的基础上,把上下部分也做了热弯处理(也就是小米所说的四曲面设计)。在正常的竖屏使用中,由于手心主要接触的左右两侧,小米6的这种四曲面设计对手感的提升有限,更多的价值还是在视觉层面上。不过在横屏使用时,手机背面上下两侧圆滑的过渡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手感。
在小米6这种采用「三明治」设计的手机中,工艺上最难的地方之一就是后盖和金属中框之间的过渡,稍微有点误差就会感觉「硌手」。即使是三星,也是在经历了S6edge、S6edge+、S7edge后,在Note7(已故)和S8/S8+上才把金属中框和3D玻璃后盖的衔接做得足够完美。
和GalaxyS8/S8+相比,小米6在中框和后盖的过渡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摸上去还是有点小小的「硌手」(不过相比小米5已经好了很多)。好在小米6的整机尺寸较小,加上中框部分略带弧度的处理,小米6的整体握持手感还是相当不错的。
另外,我们手上这部小米6四个角和中框之间有一丝缝隙(可以塞进A4纸那种),这种工艺上的误差在3D玻璃/陶瓷和金属中框拼接处是难免的(三星GalaxyS7edge的缝隙要更明显),正常使用基本不会注意到,并不是什么大毛病。
相比起做工上这些无关痛痒的小瑕疵,不锈钢中框+玻璃/陶瓷后盖带来的另外一个副作用更加值得注意——重量。
小米6玻璃版的重量就已经达到了克,这个重量仅仅比6.2英寸的三星GalaxyS8+轻了5克,陶瓷版本的小米6重量更是高达克,而被不少用户吐槽太沉的iPhone7Plus的重量为克。要知道,小米6的屏幕只有5.15英寸,整机尺寸可要比GalaxyS8+和iPhone7Plus小多了,实际拿在手里的感觉会更沉一些。
当然,对于手机重量的感知因人而异,有些用户对重量很敏感,不过也有不少用户会喜欢沉甸甸的「分量感」。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建议大家在购买小米6前去小米之家等线下店里亲自感受下重量,特别是有意购买陶瓷版的用户(不过这个版本现在似乎也没现货)。
这里顺便多说一句,小米6推出后,有不少用户希望小米可以推出一个大屏的版本(6Plus?),不过按照小米6这个ID,真做了5.5英寸以上的大屏,估计玻璃后盖版本的重量就得突破克了。因此,我们认为,即使小米在后续推出大屏版本,应该也不会完全沿用小米6的ID。
除了重量,小米6还有一个地方我们不太感冒的地方——砍掉3.5毫米耳机插孔。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砍掉3.5毫米耳机插孔可以为机身内部腾出更多的空间,可以用于配备更大容量的电池,并且也更方便加入防水功能(小米6能防泼溅,但不能防水)。在iPhone7/iPhone7Plus去掉了3.5毫米耳机插孔后,其他手机厂商去掉耳机插孔也「名正言顺」了很多。
不过在蓝牙耳机尚未普及的情况下,砍掉3.5毫米耳机插孔不可避免地给用户带来一些麻烦,小米6随机附送了一个USB-C转3.5毫米转接头,可以从USB-C接口中获取模拟音频信号。如果大家不想随身带一个转接头同时对蓝牙耳机不感冒,就只能考虑购买JBLReflectAware这样采用USB-C接口的耳机了(据说小米后续也会推出USB-C接口的耳机)。
总体来看,相比去年的小米5,小米6的材质和工艺水准都明显上了一个档次。相比目前市面上同价位手机常见的一体式全金属机身,小米6的不锈钢+玻璃/陶瓷机身拥有更高的辨识度,不过代价是手机会有些重。考虑到小米6在同样的定价之下还率先采用了骁龙平台,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下,可以做出来这样的外观和工艺已经实属不易。
不仅是最快的小米手机
硬件上,小米6用上了高通新一代的骁龙移动平台,并且由于行货版三星GalaxyS8/S8+的发售时间延迟、索尼XperiaXZPremium还在「PPT」,小米6还成为了第一款在中国大陆地区能买到的行货骁龙手机。
相比高通的上一代旗舰SoC骁龙/,骁龙在各个方面几乎都有了一定的升级。CPU上,骁龙从上一代的「2大2小」换成了「4大4小」,其中大核最高主频为2.45GHz,小核最高主频1.9GH,CPU架构为Kryo(基于ARM公版进行的半定制架构)。GPU上,骁龙升级到了Adreno,高通表示,其图形渲染速度相比上一代的Adreno提高25%。
更重要的是,骁龙采用了三星的10纳米FinFET工艺,这也让它和三星自家的Exynos成为了最早的两款10纳米制程的移动芯片。更先进的制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内晶体管的数量(骁龙集成了30亿个晶体管),从而提高性能表现,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延长手机的续航时间。此外,在通讯基带、ISP、DSP等方面,骁龙也做了大量的升级,详细的信息大家可以阅读我们之前对骁龙的报道。
小米6的安兔兔常温下可以跑到17万以上,冰箱等特殊环境可以超过18万
Geekbench4的处理器和运算跑分
在测试小米6时,我们发现,相比同样采用骁龙的三星GalaxyS8/S8+,小米6在大部分跑分测试中得分都要更高。除了可能的「跑分优化」,我们通过监测运行频率发现,小米6的GPU主频在不少测试中都可以稳定在MHz,而GalaxyS8/S8+最高在MHz,这说明在「平衡性能和功耗」方面,小米更倾向于性能。对了,小米6所有版本采用的骁龙在规格上均没有区别,都是「满血版」。
存储方面,小米6标配了6GBLPDDR4X运行内存,内置闪存有64GB和GB两个版本,小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