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析应用商店APP的玩法以小米应用商 [复制链接]

1#

本文作者选择小米应用商店和第三方的酷市场为对象进行优缺点比较评价,以期挖掘应用商店产品的新玩法,为各家应用商店的改进提供思路。enjoy~

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的应用商店非常多,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第一是系统运营商的应用商店,如iOS用户端的AppStore和Android用户端的GooglePlay;第二是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如小米应用商店、华为、OPPO、VIVO等;第三是第三方应用商店,如、应用宝、酷市场、豌豆荚、百度手机助手等。

应用商店APP作为工具类产品,多年来更多的是被当做分发推广平台分析,鲜有产品经理就应用商店产品本身进行功能分析,因此我此次选择品牌商自有的小米应用商店和第三方的酷市场为对象进行优缺点比较评价,以期挖掘应用商店产品的新玩法,为各家应用商店的改进提供思路。

体验环境:三星Note2Android4.1.2。

评价角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

需求满足:用户能否在该应用商店中找到自己想要的APP?应用是否稳定流畅?商店中的软件是否安全?应用是否满足用户的使用场景使用需求?是否有超出预期的效果?

交互UI设计:是否易于学习?是否能够快速使用?是否能够及时修正问题快速迭代?

功能逻辑:功能层级是否简单清晰?

差异性: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下面就从这四个角度详细分析评价一下这三款产品的优缺点。

一、需求满足

应用商店的基础在于满足用户能够搜索下载到自己想要的应用、应用环境稳定安全、对软件有看法时诉诸有门、能够发现其他有趣的应用。

就应用商店提供的APP数量、内容提供量和分发量情况来看,《小米应用商店年报》中显示,截止年1月,小米MIUI应用商店累计分发量已达亿,小米的内容生态一直处于健康、高速发展之中。可见,小米应用商店是能够满足用户的软件使用需求的,而酷市场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应用商店,其应用的上架数量和分发量相比前两家要小一些,但其一直有在及时跟进GooglePlay商店的应用,因此也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

从“搜索”标签的设置来看,小米应用商店和酷市场也都在其右上角设置了明显的“搜索”标志。

小米应用商店在上架每一款应用的时候,都需要经过三重测试审核才能上架:

病毒检测;

稳定性和兼容性测试;

人工审核。

酷市场作为一个深受极客和APP发烧友们热爱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其安全性自然也是有一定保障的,同时酷市场上的应用通常体积很小,安装包仅k左右,且手机上的数据与酷安网站同步互通,酷安网与酷市场的操作都可在另外一个终端上快速查看。另外,它还内置卸载助手,方便随时卸载应用。

整体来说,这两款应用作为市面上很成熟的应用商店在安全性、稳定性上都是很有保障的,偶尔遇到问题软件也都有正规的反馈举报途径。

随着移动端市场用户的逐渐成熟,其对于APP产品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保障良好的沟通反馈渠道对于用户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两家应用商店的评论设置来看,我们都能够在商品详情页上找到评论和评分。

小米应用商店的反馈设置逻辑——便于查看评论。它将好评与差评分开,类似淘宝的评价,便于用户查看评论来帮助自己选择收藏、下载或者放弃。在评论的互动性上做的就不如酷市场来的好了。

酷市场的反馈设置逻辑——鼓励用户间互动。酷市场的评论区更像是一个社区,一名用户的反馈除了能够得到开发者的回复外,更多的是获得其他用户的点赞、转发和评论。评论区的维护是酷市场的一大亮点,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一条用户需求的提出是否是多数人的痛点是否具有普适性。用户浏览评论区就好像在翻自己的朋友圈,一次浏览可能会产生多次操作(评论、点赞、回复等)。

小米应用商店的推荐是走实用路线,“装机必备”和“小米应用”透露着满满的干货味道。策划的专题中推荐的应用功能重复性较高,但哪怕没那么好用,用户没有付出金钱成本,对于体验的影响也不会非常大。此外,小米应用商店每周评选出优秀的应用和游戏授予“金米奖”,每个获得金米奖的APP都在各自领域有优异表现,而这个榜单是根据下载量评选出的最受用户欢迎的金米奖APP。这样一份由实在的数据推出的推荐榜单是更能够带给用户新奇感的。另外,对于感兴趣的应用,用户可以先“收藏”起来。

酷市场的“应用集”标签也是其亮点之一,这与酷市场聚集着大量的App爱好者和Geek不无关系,每个推荐应用的描述都非常有趣,让人看到就忍不住想点开的主题——“安卓刷机装机应用”、“网文写手的日常”、“小体积应用”等等。另外,用户在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应用后可以不急于下载,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