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运营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bcutexas.net/chaoliu/xinchao/1608.html来源:雨枫有话说(ID:lmont)
作者:雨枫(授权发布)
按照IDC的统计,年,小米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有13.1%,大幅度落后于OPPO的19.8%和vivo的19.1%。
而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据华尔街见闻报道,年前两个月,小米手机国内出货量同比下跌31%,仅有万部。和OV的距离被进一步拉大。
坦白说,小米打不过苹果、三星和华为,大多数人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硬实力相差太远,本来就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但如今连OV都打不过的局面,可能是出乎大部分米粉,甚至不少看热闹的群众的意料的。
毕竟,从年创办到年上市,小米累计融资数百亿,以雷军为首的8位创始人,各个都是业界大牛,而整个团队的努力和敬业程度也令人叹为观止,像雷军为了推广自家产品,甚至会亲自下场怼竞争对手,其狼性可见一斑。
反观OV两家,除了早就不过问业务的“甩手股东”段永平,你能说出它们任何一位高管的名字吗?除了产品本身的宣传,你看过任何关于它们两家公司的新闻爆料吗?这么没有存在感的两家公司,到底是怎么把小米打得节节败退的?
这个问题太大、太复杂,作为旁观者,很难给出准确的答案。不过,从两年前写作《OPPO的成功哲学,你真的看懂了吗》一文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此,把一些思考和看法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起探讨。
一、花了那么多钱
却还是做不好一条广告
买小米手机的人,80%都知道雷军是谁;买OV手机的人,99.9%不认识这两家公司里任何一名高管。哦,最近那个沈义人除外。
在我印象里,从来没记得OV的高管攻击过任何一个友商,当然攻击了也没用,因为压根没有人认识他们。
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小米和OV在营销传播方面的思路,差异是非常大的。
印象里OV一直很舍得花钱做广告,不然我们就不会记得“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还有最近的“逆光也清晰”、“这一刻,更清晰”这些广告语;但另一方面,小米这两年其实也挺喜欢花钱做广告,譬如在过去的一年,小米的销售及推广开支高达80亿元,撇掉物流相关的成本,也有60亿出头,这里面广告开销具体是多少,财报里没有披露,但按常理推断,三四十亿至少还是有的。
要知道,小米一年的研发开支也不过是五十多亿而已。
可是,你曾经记得小米任何一句广告语吗?
纵观小米请代言人的历史,会发现,这家公司从来都没搞清楚,究竟要请什么样的人、对哪些目标受众、说些什么样的话。他们对代言人的理解,停留在“这个人很有名——这个人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流量——我们会因此多卖很多产品”这样一个简单又朴素,但其实十分原始的推导上。
最经典的一幕,就是当年红米同时请吴秀波、*、刘昊然三个代言人,一起去推“十核双茎头”那次:完全不同风格的代言人、不同的受众区间、晦涩不明的广告语,最终没有人搞得清楚,花那么多钱请来的明星,究竟帮红米“代言”了什么?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那么,三年过去了,小米长进了吗?好像没有。
米9发布的时候,我盯着王源那个好看又能打的海报,想了很久。
所谓代言人,无非是帮你说话的人。之所以选择代言人,无非是因为代言人嗓门更大、招子更亮、说话有更多人听——大抵如此。那么,既然花费重金请来明星当代言人,这些人到底应当替小米9“代言”点什么呢?
好看又能打?
好看是废话。难道地球上有任何一家厂商,会公开说自己的产品不好看么?
能打又是什么意思?
打游戏?那不应该是黑鲨的定位么?王源一看就不是个游戏高手。打竞争对手?也许是这个意思,问题是,你跟竞争对手打不打,关我用户什么事?除了宣称“万物基于MIUI”的狂热米粉,普通用户真的关心你在跟谁打仗吗?
反观OPPO,这家公司花了那么多钱、请了那么多明星、赞助了那么多节目、买了那么多户外广告,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一共就告诉你十个字: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不要小瞧这句话。OPPO让所有人知道它充电速度最快,现在你告诉我,充电第二快的是谁?抱歉,没有第二,只有第一。
这就是广告,这就是营销。
为什么史玉柱是营销大师?因为他花了几十亿广告费,连续播放十几年,只为了让你记住十四个字,而这十四个字,不出意外的话,你会一直记到死为止。
做广告做到这样的境界,其实很少。脑白金算一个,恒源祥算一个,OPPO算一个。
至于小米,真的不忍心说了。有时候觉得,在营销这个领域,如果史玉柱是博士生、OPPO是本科生,那么小米的营销部门,说得客气点,幼儿园中班以上,大班未满?
从十核双茎头一直到今天的小米九,好看又能打,还有那个战斗天使,雷军能不能明确地告诉自己的营销团队,这一次,卖点是什么?想要让顾客记住什么?
难道一年花出去几十亿,就只是让大家记住了雷军的AREYOUOK?
二、小米的初心,与发烧无关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