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充电速度这个东西,国内和国外厂商简直冰火两重天。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三星苹果来说,最新旗舰机型最高只能支持到25W,而且下一代机型也不见得会提高。
追求充电速度的朋友,基本上都看不上这些手机吧。。。
反观国内厂商,绝大多数都在拥抱快充新技术。
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搭载百瓦充电的旗舰机,把充电时间压缩到20分钟以内。
就连一些千元机,都搭载了50W、60W级别的快充,为大家节约了大把时间。
哪怕起床之后才想起来要充电,都可以开开心心出门一整天。
然鹅,即使做到这个水准,国内厂商依旧在快充赛道狂踩油门。
上个月底,小米搞了一个小米11Pro魔改版,把充电速度怼到W,8分钟就能搞定mAh。
另一边,主攻海外市场的国产品牌传音,也被曝将推出一款搭载W快充的机型。
这不比苹果WWDC21燃?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
现阶段,各大手机厂商在快充技术上,都是各干各的,每家都有自己的私有协议。
比如OPPO的SuperVOOC、vivo的FlashCharge等等。这些协议无一例外,只能兼容自家的充电头。
(OPPOSuperVOOC超级闪充)
如果使用第三方充电头,要么跳到功率不咋样的PD/PPS协议,要么直接慢充。
不信?我这就搞几台当红旗舰机测试一下。
首先是「安卓之光」小米11Ultra。
手机本身支持67W快充,连接第三方65W氮化镓功率为26.5W;连接vivo55W充电头时功率为11.5W;连接一加65W充电头时功率为8.8W。
再来看看同样是旗舰定位的一加9Pro。
手机本身支持65W快充,连接第三方65W氮化镓充电器时功率为17.6W;连接vivo55W充电头时功率为10W;连接小米W充电头时,功率12.9W。
最后是支持W的iQOO5Pro。
这个比较惨,无论是小米W充电器、一加65W充电器,还是第三方65W氮化镓充电器,统统不到9W。
所以,结果不用我多说了吧。很多充电功率很高的机型,一遇到第三方充电器,立马被打回原形。
说实话,在这个快充技术即将迈进W级别的时代,8W这种东西就真挺离谱的。功率固然很重要,但兼容性就可以不管不顾了吗?
不过幸运的是,如今手机行业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前不久,《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出炉。
它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推出一个新的快充标准,解决目前快充互不兼容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这件事能成,以后A牌手机,用B牌手机的充电器,也能拥有较快的充电速度。
第三方充电器品牌想要适配,理论上也会容易一些。
然而,如今私有快充协议如同一盘散沙,要实现大一统,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过好在这份《技术规范》的背后,都是行业大佬在站台。
它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OPPO、vivo、小米牵头制定,并且获得了包括荣耀、瑞芯微在内的多家手机、芯片厂商的支持。
这些厂商相信大家不陌生,都是行业翘楚。
至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同样来头不小。它是工信部旗下的科研事业单位,大家熟悉的泰尔实验室,就是其业务之一。
但是,阵容强大,就意味着希望很大吗?
难说。
《技术规范》好处多多,既环保,还能为用户带来便利,更重要的是能省钱。
但如果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可没有这么香。
你想想,当通用协议的充电功率上来之后,是不是私有协议的优势就相对减弱了?
手机厂商本来可以靠着私有协议建立技术壁垒,让消费者产生依赖,顺便多卖几个充电套装。
结果倒好,这块蛋糕全被更便宜的第三方充电器给吃了,换谁能笑得出来?
其实《技术规范》发布之前,市面上就已经有一批现成的通用充电协议(比如说PD、PPS、QC)。但手机厂商并没有做多少兼容工作,不就是因为不想给别人做嫁衣吗?
(高通QC5快充)
所以,就算《技术规范》的兼容性目标看起来很美好,但手机厂商的积极性估计也不大。
利益相关,懂得都懂。
但我相信,以国内厂商的能力,想要合作出一个新的通用快充协议,技术层面没啥问题。
只要它们愿意,这一天的到来,肯定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早。
锋潮评测室
一个值得让你吹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