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米股票到底值不值得买内含福利 [复制链接]

1#

8年,小米终于上市了,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小米,突然萌生了想买些小米股票的想法,我咨询刘润老师是不是可以买。

老师说:股票买不买,还是得看你懂不懂小米。你可以整理下咱们历史发过的小米的文章,这些文章里已经有了你要的答案,做完这个相信你就会对小米公司又有了重新的理解。

1

一家拥有自己信众的公司

我了解小米,是从米粉开始的,当时智能手机刚兴起,我的一个同学钟爱刷机,经常给我炫耀他的手机有哪些哪些新功能,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他刷的系统的是MIUI系统,他们对MIUI、对小米手机的狂热,让我觉得已经有点像信徒的感觉。

年9月7日,刘润老师参加完“小米年度发布会”后,特意发表了《小米:把客户变成信众!》这篇文章,说了他的感受。

#文章摘要#我其实很兴奋,很为一家中国公司开始真正拥有自己的信众而高兴。但是我希望,这些是建立在产品的品质上,而不是纯粹的营销噱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面对信众,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雷军,请善待他们。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后来,黎万强的出版的《参与感》这本书,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当小米开发产品时,会有数十万消费者热情地出谋划策;当小米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争先预购,数亿销售额瞬间完成;当小米要推广产品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小米产品售出后,几千万消费者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和每周更新完善之中;

小米真正做到了,把自己的用户变成了信众。

2

10亿元赌局

而让我彻底了解雷军、了解小米,是那场在《央视中国经济人物》上,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元赌局,当时在央视主持人陈伟鸿的精彩主持下、在“说好的1亿元赌局呢”的两位大佬马云王健林的帮衬下,雷军与董明珠当着全国人民又下赌注一枚:赌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不能超过格力电器,而且赌资升级至10亿!年12月14日,刘润老师发表了文章《雷军与董小姐的10亿赌局》。

#文章摘要#董明珠在台上和马云的互动,傻子都能看出来,台下他们已经有过正式的合作沟通。董明珠对在她心目中“另一家渠道”的电商代表马云抱有“格力为体,阿里为用”的心态,但是显然还并未完全打开大门。马云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借着雷军的势,一边拉拢、一边威胁,软硬兼施,争取董明珠。他在用“帮助传统企业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大旗,帮助传统企业解决心头的恐惧。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在这次大会上,雷军被批评“不懂共赢,只会营销”,但从结果来说,10亿赌局这件事却着实为小米营销了一把,最起码让我真正知道了小米,开始使用小米产品。

3

闭着眼睛去买

随着对小米的越来越了解,我也开始体验一些小米的硬件产品,小米充电宝、小米盒子、小米路由器、小米随身Wifi、小米音响等等小米的周边硬件产品,在小米不断拓展它的硬件新边疆的同时,老师写了3篇文章,其中《小米:你已踏入电视深水雷区》讲的是小米电视,还有一篇《小米颠覆房地产》,讲的是小米要做房地产。

而关于硬件产品,年1月4日老师的《小米B计划:提前进入硬件免费时代!》指出小米有可能进入“硬件免费”时代,并预言年将是智能手机竞争最惨烈的一年。

#文章摘要#A计划并不是真正的成本定价,因为随着配件的降价,小米手机并未随之降价。通过A计划的实施,超级震撼的价格为小米带来了便宜实用的口碑,也因此圈进了大量的MIUI用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从我的体验来说,在对本身硬件产品没有极高的专业度要求下,小米的周边硬件产品是真的可以让我做到闭着眼睛买,甚至给我养成了一个电子硬件产品,只要小米有,我就直接下单了。

4

小米生态链

小米除了自己做一些硬件产品,还投资了很多生态链产品,我对电视机、路由器、门禁、电饭煲、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这些“高科技”,或者“智能”产品是理解的,但是小米的生态链还有毛巾、床垫等用品,这我就不能理解了。

刘润老师在探访小米公司过程中,与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进行了一次对话。发布了《7个比喻说透小米生态链》的文章。

#文章摘要#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亿用户了,其中2.5亿是活跃用户。他们除了需要小米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等科技产品之外,也需要毛巾、床垫等高品质的日用品。

所以与其让这些流量白白耗散掉,不如利用这些流量来转化一些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它的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来烤一些红薯。

这就是“烤红薯生意”。短短5个字,就把这个事情概括清楚了,通熟易懂而又透彻传神。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文章还提到了“遥控器电商”、“动车组”、“生活耗材”、“蚂蚁市场”等生动鲜活的比喻,将小米生态链用几个比喻讲解的清晰、透彻。

5

小米和华为

年,华为手机异军突起,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出货商,老师也在年11月30日发表了《刘润:小米和华为,两个高维文明在地球的遭遇战》这篇文章。

#文章摘要#华为是产品型公司,小米是平台型公司。华为的门槛在于技术创新,它能做出别人做不到的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创新的公司可以享受单品的高毛利;小米的门槛在于规模效应以及品类相互协同所带来的无法逃离的平台效应,平台型公司可以享受规模带来的长尾市场。虽然这两个公司互有融合,比如华为也在做规模和生态,小米也在努力做技术、体验创新,但这两个公司的重心是不同的。雷军的核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