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米粥,到底是升糖高手还是降糖达人 [复制链接]

1#
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 http://www.csjkc.com/m/

小米粥是生活中经常喝的饮品。尤其是肠胃不舒服时,就喜欢喝点小米粥促进消化。小米粥所含营养物质非常丰富,能够满足身体需求。

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删除营养价值较高,每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都不低于稻、麦。

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而小米每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喝小米粥究竟能带来哪些好处呢?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

喝小米粥的好处

1、调理肠胃

小米粥没有经过细加工,其中的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基本都被保留下来,这些营养元素能够缓解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恶心、呕吐等问题,有利于胃肠道健康。

2、促进睡眠

小米粥能够改善失眠、健忘、心悸等症,因为小米中的色氨酸含量很高,每g小米含色氨酸毫克,居谷类食物之首。色氨酸能够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让人昏昏欲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具有安抚神经和调节睡眠的功效。

3、促进胎儿发育

小米中铁元素的含量约为大米的3倍,含有的维生素B1/B2和膳食纤维比大米高很多。小米中还含有丰富的叶酸、胡萝卜素、钙、镁、锌等物质,这些营养素都有利于促进胎儿健康发育。

4、缓解便秘

小米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是大米的7倍多,熬煮成粥,能够促进大便排泄,有利于缓解便秘。小米中所含膳食纤维更有助加快肠胃蠕动,保持肠道干干净净改善肠道环境。

5、美容养颜

小米中维生素B1的含量是大米的1.5~3.5倍,维生素B2的含量比大米高1倍。维生素B1有润泽肌肤、防止老化之功,维生素B2则能够淡化肌肤皱纹、消除皮肤斑点,所以,女性朋友常喝小米粥可以减少皱纹、淡化色斑、防止色素沉着。

小米粥,到底是“升糖高手”还是“降糖达人”呢?现在知道还不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米粥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小米含有的膳食纤维非常高,膳食纤维具有延缓胃肠道对糖类吸收的作用,经常喝小米粥能够达到降低血糖作用,但是这个观点也存在片面性。

临床上描述升糖快慢的名词就是升糖指数,一般来说升糖指数越高,食物对血糖影响越大,就越容易引起血糖飙升。

如果食物的升糖指数超过了70就属于高升糖指数,如果把小米做成米饭,那么升糖指数就是71,如果把小米粥熬成粥,那么升糖指数就是93.6。

对于正常人而言,生产指数高一点影响并不大,因为人体具有代谢功能也能及时把热量消耗掉,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却容易引发血糖飙升。

小米粥会升高血糖,是不是意味着不能饮用了呢?其实也并非如此,喝小米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粥熬得很烂,糖尿病患者喝了熬得很烂的小米粥,特别容易升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一次不要喝太多小米粥,每次喝小米粥的量可以控制在毫升左右控制喝,小米粥的量可以帮助分解产生的葡萄糖消耗掉,就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幅度太大。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小米粥,一定要控制好量,并且注意烹饪方法,能够帮助满足营养需求,还有助辅助稳定血糖,当然如果血糖已经飙升非常严重,那么请你最好不要选择这种食物。

人体内血糖是怎样保持稳定的?

神经系统对于血糖水平的调节非常重要,可以直接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物质,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可以间接通过支配内分泌腺的功能,影响血糖水平。如果情绪激动时,血糖水平上升就是例子。

人体血糖浓度在24小时内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波动范围相对稳定,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因为大脑血细胞等组织细胞自身没有稳定提供能量的糖原储存,必须时刻摄取血液中葡萄糖维持其功能。

研究发现,一个静止休息的人体中大脑约消耗血糖量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一主要被红细胞和肌肉所消耗。若大脑不能自血压获得足够的葡萄糖,便会发生昏迷。

人体摄入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增多进食,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达到高峰,然后缓慢减少3~5个小时恢复至平常,此调节过程是多种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它通过肌肉和脂肪组织社区葡萄糖,增强肝细胞和肌肉组织的糖原合成,抑制肝及肾脏中非糖物质向葡萄糖的转化,使餐后吸收入血的葡萄糖迅速分送到各个组织脏器。

正常情况下这两类激素相互作用,维持血糖稳定,血糖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升血糖激素分泌受到抑制;血糖降低,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升糖激素分泌增加。

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比较多,血糖平稳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调控平衡后的结果,任何一方面作用的增强或减弱都会加重血糖的波动,希望大家一定要合理调节血糖水平,对于维持身体强健有帮助。

想要稳定血糖一定要积极调节饮食,对于高升糖指数食物尽量控制摄入量,在生活中也要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出现糖尿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需要终身服用药物,对于医生叮嘱的服药量不要盲目增加或减少,否则很可能带来并发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