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心,你的手机软件正在搞事情烟台网 [复制链接]

1#

为了市场推广,不少App利用各类优惠措施和“薅羊毛”规则吸引用户。但等到消费者掏了钱、办了会员,则面临规则说改就改,当初承诺的优惠说没就没的情况,不少消费者被商家单方面擅改规则搞得团团转。“强行将精品课贬值为廉价的‘口水课’”“以系统升级为名,违反购课合同,强行增加有效期”“承诺先消耗赠课,后消耗合同课时,现在反向操作拒不承认”……5月末,张女士将线上教育机构哒哒英语投诉至“聚投诉”平台,累计获得75件联名投诉。截至7月6日,联名解决量仅有3件。

用户掏了钱

条款就“变脸”

咋办?

“宝妈”杨丽(化名)去年12月购买了某线上教育App“打卡0元学课程”,当时页面说明中明确一年之内打卡天全额退款,且可成为其终身VIP。今年5月,杨丽发现,该App擅自更改了打卡规则。“强迫客户更新,否则不可打卡。但更新之后难度升级,体验感很差。”

6月1日,系统再次要求升级。杨丽发现,不仅打卡难度再次上升,而且原来承诺的终身VIP也被取消,自己变成普通用户。杨丽多次找客服反映,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不仅是在线教育平台,一些视频、游戏、购物等App也存在未经消费者知悉或同意便擅自修改服务条款,导致其权益受损的情况。

肖女士是一款游戏App的老玩家。她说,6月底该App在未通知玩家的情况下更改初始操作,强制玩家领取卡牌。这一更改直接导致她部分账号不可登录。她向客服持续反馈5天,但并未得到回应,其间,肖女士所持的几个账号总贬值约元。

消费者秦飞则认为自己被网上购物平台“套路”了。他诉称,某购物App此前推出抵扣金活动,根据其宣传内容,抵扣金在购物时可直接抵扣50%的总金额。通过拉新人等方式,秦飞积累了70.74元的抵扣金,但在实际购物时却发现App已将规则修改为只能抵扣全单的20%。

说法

“中途擅自修改或者停止服务的行为,已经构成违约并涉嫌欺诈。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要求平台退款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广东广和(长春)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雨琦说,“商家不能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裁判者。”

记者发现,部分App运营者在单方面修改规则时,理由往往都是“创新”“升级”等。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其实是打着幌子在割消费者的“韭菜”。“一般面对同一侵权问题的消费者都呈群体性,所以通过各投诉平台发起联名投诉是解决方法之一。”王雨琦表示,可以尝试进行集体诉讼,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不断规范App的市场运营秩序。

山寨贷款App

诈骗花样多

“零抵押、零担保,低息贷款了解一下?”在一名自称是“小米金融客服”的指引下,手头有些紧的李静下载并注册了“小米金融”App想要贷款。结果钱没到手,还被告知要交一笔“解冻费”,甚至收到一份来自“银保监会”的调查通知……

上个月,李静接到一通自称是“小米金融客服”的电话。“他说可以贷款,让我加QQ聊。正好我最近手头有点紧,就加了QQ想了解情况。”随后,该“客服”给李静发了一个名为“小米金融”的下载链接。然而,上述链接无法下载,对方又给李静发了一个安装包,并表示要选择“无视风险安装”。

随后,李静将App安装好,并完成了注册、填写资料、提交借款申请等流程。本以为元借款可以顺利到账,没想到新装的这款名为“小米金融”的App页面却显示“转账失败,提现银行卡信息不符,导致账户异常,请进行解冻”及“无法识别正确卡号,请联系客服处理”。

“客服和我说,因为我的银行卡账户错误,他们的钱(元)被冻结了。”“客服”要求李静配合,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交元“解冻费”,并告知解冻后会到账2元。

李静坚信自己的银行账号并未输错,犹豫再三决定不交这元。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没想到对方竟然告诉她,会联系律师要求赔偿。

让李静更加惶恐的是,对方还发来一张“关于李静认证及解冻贷款资金通知”,落款为“中国银保监会”。该“通知”称:“若实际借款人李静无法认证,我局将联系法务部介入调查,联系其紧急联系人,必要时将联系当地公安机关以恶意套用贷款罪,上门取证调查。”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和李静有相同遭遇的人不止一个。有网友表示,交了“解冻费”之后对方还会以各种理由继续要求交钱,转账之后“客服”就联系不上了,贷款也没收到。

针对李静的投诉,小米金融在黑猫投诉回复称:近期,有不法团伙假借小米金融客服或伪冒小米金融App等名义进行欺诈,请提高防范意识。请警惕以索要“工本费”“合同费”或“注销贷款”“网购退货、赔偿”等为由的陌生来电、短信链接等,我们不会以任何不正规形式要求您转账。

6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