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小米直达服务能成为现象级的产品时,手机能随时使用到的应用数量将趋于无限。
以下为本文目录:
一、直达服务的背景
1、互联网发展趋势
2、巨头们的尝试
二、小米入场的时机
1、swot分析
2、关键点解释
三、直达服务的价值
四、运营策略
1、短期要解决的问题
2、短期要做的事情
3、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
4、为将来计划的问题
一、直达服务的背景
1、互联网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可以用爆炸来形容,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内,就走过了从最初以资讯为基础的门户1.0到以互动社交为核心的web2.0,再到现在以移动与融合为方向的移动互联网3.0的发展路程。每个新时代都是从旧时代中孕育发展,通过不断的更新迭代发展到极致而无法满足新需求的旧硬件、产品、观念,最终进入具有统一特征的新互联网时代。
而移动互联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巅峰,各大巨头也在为抢占4.0时代提前做准备。虽然web4.0的方向还有很多可能,不过普遍认为最有可能的形态是万物互联。通过互联网将所有智能硬件联通,需要一个类似遥控器的终端。目前来看,此终端最大的可能性还是手机。
摩尔定律仍在发挥作用,但硬件的提升已不能满足软件的爆发增长。作为承载着未来智能终端的手机,势必要整合大量功能,从最早的通讯到现在的支付,身份识别再到未来的遥控装置,功能的增加要求更多的存储空间,更快的运行速度,更流畅的用户体验。
为了减少硬件负担,提高APP在使用的延展性和便捷性,腾出更多空间给未来做准备,改变现有应用形态,将应用放在云端,即用即走是目前较清晰的方向。这是小米直达服务和各个巨头们推出的类似形态产品的重要原因。而原生应用开发成本高,需下载后使用,导致开发效率低,转化路径折损率高,H5应用使用体验糟糕,用户留存率低,这些现状也助攻了小米直达服务的产生。
2、巨头们的尝试
小米并不是首个尝试应用云端化的厂家。其实,这种形态早就在我们周围存在已久。比如网吧管理系统,网吧里的游戏和软件都存储在云端,每次开机都只有最简洁的系统应用,用什么下什么。这里的先决条件是稳定高速的网络,解决的痛点是不同使用人的多样化需求。
而在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使用者是唯一的,但需求同样多样,而移动硬件的功能远远比不上PC机,满足不了多需求对应的应用数量要求,因此痛点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移动端不能保证随时随地稳定高速且低成本的网络。因此,形式尝试从云端下载变化为云端使用,但相应地缺失了大部分系统功能,美其名曰“小”或“轻”,但效果缺并不尽如人意。开发者们并不想成为超级APP们下游功能的提供商,而是想往自己的应用上倒流,两者目的南辕北辙,自然效果不佳。即便如此,巨头们仍然前赴后继入场,足以说明此为大势所趋。
二、小米入场的时机
1、swot分析
直达服务竞争优势(通分后)/+/=/
直达服务竞争劣势(通分后)/+/=/
2、关键点解释
(1)优势5
通过小米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