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首份ldquo减持rdquo小米
TUhjnbcbe - 2021/10/22 3:12:00
北京痤疮专业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1/8579942.html

作者

唐川

来源

国金互联网加娱乐怪盗团

(ID:TMTphantom)

◆以下内容,承接今日第一篇文章

推动中国消费品产业变革的新兴力量

小米在硬件产品上一直通过“降维攻击”的方法进入一个个新市场,其核心武器是效率的提升。我们认为,可以提升的效率主要在生产成本和渠道成本两个方面。任何一个大市场如果存在成本效率或渠道效率的不足,都会成为小米生态链的进攻目标。

与手机产业的高度竞争不同(前五大品牌的市占率超过85%),中国消费品制造业整体依然处在一个舒适区中。以小家电产业为例,虽然经过多年竞争已经开始出现像美的一样的领军企业,但整体的市场格局依然是碎片化的。

供应链端:除了电视、空调、冰洗等大品类,产能集中度不高且以自给为主,没有出现类似富士康这样的大规模代工制造企业。此外,现有消费品制造供应链主要在模具、结构件和生产流程方面有丰富积累,但对智能化消费产品所需的芯片、电池、蓝牙和WiFi模组等方面经验不足,也没有规模优势。

渠道端:小家电从出厂到终端的加价率一般在3倍以上,相关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率普遍达10-30%,反映出代理商和零售渠道的强势地位。统计一下A股上市的30家主要家电企业,我们看到年平均的毛利率达到26.7%,但平均营业利润率只有7.8%。

可以说,现有的消费品产业在成本和渠道两方面都存在效率大幅提升的空间,这也是小米生态链在过去三年高歌猛进的市场背景。

当越来越多传统消费品企业开始研究和模仿小米模式的时候,我们认为,从消费电子产品开始,中国的消费品行业会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制造到品牌到渠道的产业价值链将被重构。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任何行业都会沿着效率优化的方向不断演进。中国的消费品企业历来是制造工厂、营销团队、经销商网络一个都不能少。然而,在小米这样的新势力冲击下,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消费品产业链在各个环节上正在发生巨变:

A.渠道方面:线上流量高度集中,电商巨头寡头垄断;线下家电卖场、综合超市和shoppingmall的大格局已定,小米之家和盒马鲜生之类的新兴融合型业态属于线上企业向线下的延伸。

B.品牌方面:新品牌的营销成本快速上升,而品牌寿命则明显缩短,fashionrisk凸显。基于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创业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开始选择去服务那些占据流量优势的PrivatLabl平台,如米家有品和网易严选。

C.制造方面:消费品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消费电子供应链占据上风并开始侵蚀传统供应链。我们的结论是,传统的一体化产业链模式开始出现明显的效率问题,越来越不适应新型消费品的发展趋势。

我们预判,未来的消费品产业很可能像20年前的电子产业一样,逐步出现专业分工的模式,正如半导体芯片产业从整合器件制造(IDM)走向无晶元(Fablss)和晶元代工(Foundry)的分工。

核心的逻辑是,当中国步入信息化和数据化的社会之后,与消费者交互方式的革新影响到产品设计和动销流程的改变;制造资源、营销资源和渠道资源出现了再分配,旧巨头衰落,新巨头崛起。

我们认为,专业分工模式将显著改善一体化模式下,资源重复投入浪费和信息沟通效率低下的缺点,同时在“供应链——品牌——渠道”的不同环节下依然有机会成长出巨无霸企业,例如家电代工制造领域的“富士康”。

回到微观层面,未来的新创企业和中小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再重复美的集团走过的道路。更现实的选择是根据自身禀赋,在“供应链——品牌——渠道”的链条上找到可以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环,从而定位出发展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米生态链公司大多位于供应链的环节上,米家有品和网易严选属于品牌平台,阿里和京东则是未来零售全渠道的拥有者。

这种变革带来的产业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是小米生态链模式对于中国消费品产业的最大贡献。

6.1新零售并不是个伪命题

新零售的含义并不难理解:以数据技术为手段,链接线上线下渠道以改善用户体验并提升销售业绩的一种泛零售形态。新零售和它的前身O2O有很多类似之处,只不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消费习惯的成熟,如今的新零售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更为市场所看好。

新零售的本质是重塑渠道价值链,降本增效,并培育新的零售业态。但与当前新零售的代表项目如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和缤果盒子等高举高打的投入方式不同,小米又一次走出了自己的路。

小米选择新零售亦是“顺势而为”的结果。最核心的原因是年之后小米自有线上流量增速逐步下滑。

从数据看,近两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份ldquo减持rdquo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