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太高,往往到最后更失望
-shenzhenware-
本月初的小米手机CC9Pro发布会上,小米带来旗下首款智能手表,售价元,主打「腕上的智能手机」的概念差。
按照小米CEO雷军、小米生态链总经理屈恒的说法,它是「手表外观的智能手机」,原因在于它支持全功能eSIM虚拟卡、开放生态的MIUIForWatch系统。除了苹果AppleWatch,市面上其他智能手表只能算作是「大号手环」。
尽管破千的价格一点也不「小米」,小米手表在刚过去的「双十一」期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11月5日产品发布当天开启全渠道订金预售,11月11日零点全渠道首卖,当天小米即发布战报,截至11日9时30分,小米手表单品全渠道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按照的单价计算,相当于6天内卖出了7.7万台。
深圳湾也第一时间拿到了小米手表,感受一下这个手表主打的「腕上智能手机」。
开箱、上手:外观似曾相似,有质感
作为市面上为数不多的采用方形表盘的智能手表之一,小米手表大体上确实与苹果AppleWatch非常相似,不过细看还是有点差别的。对比边角圆润的AppleWatch,小米手表轮廓棱角更明显、更方正。我们拿到手的这款小米手表是典雅黑的版本,另外它还有一款科技银的配色。
△小米手表开箱包装清单:印有小米浮雕图案的外包装盒、手表、触点式充电底座、充电头、说明书。有一定的分量和质感——这是我们拿到小米手表的第一感观体验。它搭载1.78英寸AMOLED、PPi四曲面高清屏,不管显色、亮度、清晰度都表现得非常不错,即使在户外强光下也能Hold得住。
对比44mm版本的AppleWatch,小米手表也会更厚重些,重44g,12.28mm的厚度比苹果家的要高出1.58mm,表带款式是区别它和AppleWatch的重要标志。
右侧是与AppleWatch同款表冠、开/关机按键,左右各一颗麦克风,左侧长条缝隙是扬声器。
就佩戴感受而言,小米手表标配的亲肤氟橡胶防敏表带还是挺舒适,由于表带黑色也比较简约,小米手表个头虽大但能将手腕衬托得较为纤细,骨架稍大的女生完全不用担心,但长时间佩戴带来的负重感还是不小的,对比动辄50、60+克的运动手表,算是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此外,小米手表还有一款「尊享版」,售价元。其内在配置与标准版小米手表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表盘升级为蓝宝石玻璃,以及高亮不锈钢中框、不锈钢链式表带,重量更是达到了56g。
连接、配对:小米生态系统的优势得到发挥出于系统原因,手机连接小米手表之前,需事先下载WearOS、小米穿戴APP两款应用,先后完成匹配才行,操作复杂的同时也延长了配对时间。目前,iOS版本的小米穿戴APP还未上线(预计12月3日更新对iOS的支持)。
另外,小米手表与非小米手机的安卓机在连接上也不够流畅,比如在同事稍微有点年代的魅族Pro5上,我们尝试用WearOS与小米手表多次连接失败后果断放弃。
所以小米手机才是小米手表的最佳选择。连接后,手表与小米手机在系统层的生态优势也显现出来,用小米账号登陆后,小爱同学、米家、卡与支付等功能也会同步至手表。
交互:语音、触控,手机有的手表也有
交互方面,小米手表也如大部分智能手表:
从上往下滑:显示通知信息栏;
从下往上滑:控制面板(设置、网络、飞行模式等);
从左往右滑:负一屏,目前仅支持显示天气、日程、月历;
从右往左滑:卡片式小工具(最多五张),可自定义设置心率、运动模式、天气、米家、日程、通勤等选项。
长按表盘可进入选项设置、更换表盘,同样的操作也可以在手机APP上进行。
线性马达的加入也让小米手表提供了近似手机的交互。点按表冠进入应用程序栏,转动表冠翻页,手表伴随振动带来反馈。此外,手表在息屏状态下接到新消息时,也会震动通知。
小米手表支持小爱同学的语音交互,长按表冠呼出语音助手,可以查天气、股市、导航、调用APP等。
除小米手机、小米智能音箱之外,小米手表在小米AIoT扮演一大入口的重要角色。如果你有一屋子的小米智能家电,它会成为你「腕上的智能家居控制面板」,随时随地联动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具体还可以在手表上的米家APP上查看设备的情况。
短按侧边开/关机键,可快捷启动自定义的应用,系统默认支持运动模式。
开放的MIUIForWatch系统:只是个开始
官方强调小米手表是个「腕上的智能手机」,不仅体现在它支持一号双终端、独立号码方案,更在于它基于WearOSbyGoogle打造的开放生态系统MIUIForWatch。对比市面上绝大多数智能手表仅有几款封闭的应用的情况,小米手表能够做到像智能手机一样,让用户在应用商店下载自己喜欢的APP。
小米手表内置应用商店和表盘市场。包括短信、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