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个月小米那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除了发布一堆大家伙之外,备受欢迎的小米手环6也隆重登场。
虽然论热度,小米手环6远远比不上手机产品,但真要比销量,它可就完全不虚了。
这不,开售仅仅24天,全球出货量就突破了万只。
虽然说智能手环这种产品是否实用,一直都存在不少争论。
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手环经过7年时间、6代产品的发展,已经成为这个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
那在这7年间,小米手环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呢?
这里边,还真有不少值得一说的内容。
“价格屠夫式”面世
首先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小米手环刚刚面世的年。
实际上,小米并不是做智能手环的先驱者,在小米手环面世之前,市面上就已经存在了各种各样的智能手环。
风格上是一家一个样,有主打功能性的,也有主打简约佩戴的。
(GYENNOOne)
而它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不便宜,就比如国外的Fitbit、Jawbone。
基本上最便宜的手环定价都在块钱以上,贵一点的甚至到+。
(年推出的FitbitFlex,售价+人民币)
所以咯,当时的智能手环一直不温不火,价格可能是很重要的原因。
毕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这钱更多都会选择手表,而不是手环。
而一般手环的内部元器件其实并不贵,之所以卖的贵,更多的是把成本花在了外观的处理上,如工艺、材质等。
说到这里,那这种事情对于曾经说“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的小米来说,就再简单不过了。
这不,年7月22日在小米4的发布会上,小米正式推出了小米手环一代。
功能上也与大部分手环类似,如计步、睡眠监测、蓝牙解锁、来电提醒等,只不过它是一款没有屏幕的手环。
“什么?没有屏幕也能叫智能手环?”
“它卖79块钱”
“那没事了,牛逼!”
另外对于智能手环这种产品来说,能让用户长时间佩戴,而不是经常取下是很关键的一点。
小米手环除了支持IP67级防水之外,就做到了最高30天的超长续航,这个数据几乎是当时同类竞品的5倍。
基本只要佩戴上,就能一个月都不用摘下来。
机哥看了也只能说,方向对了。
也就79块钱是吧,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当买个玩具也买了。
更离谱的是,据当时小米工程师在微博的发言透露,小米手环的原计划是奔着49元去的,最后受限于成本没办法才做到79元。
这样疯狂的定价,要说卖得不好也难了。
就在小米手环仅仅上市4个月后,出货量就突破了万只,在同类竞品中简直就是乱杀。
特别是在那个比拼步数特别火的几年,小米手环因为比手机更加方便携带。
对于不少爱运动的用户来说,图个计步功能就够了。
历代不断完善
可以这么说,小米手环一代的入场,完全不亚于当年红米手机的推出。
随着它的爆火,小米趁热打铁继续迭代。
在之后的产品中,也都一直保留了大致模样,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补。
比如说小米手环2就带来了前代最缺失的显示屏,得益于显示屏的加入,这款产品也能被塞进更多的功能,实用性进一步提高。
虽然块钱的价格比前代几乎翻番,但依然算实惠,很多人也开始把它当成简化版的智能手表来使用。
而销量方面,也是比前代更加凶猛。
举两个栗子,在上市两月后,小米手环2出货量就突破了万。
年第三季度,小米仅靠小米手环,就排进了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榜第二名。
(IDC年Q3全球可穿戴市场调研报告)
再到之后的小米手环3,在改进易脱落问题和加入更大的屏幕之外,正式引入了全功能NFC版本。
从此,小米手环也可以化身门禁卡、公交卡使用,大大方便了出行等需求。
小米手环4把黑白屏幕换成了彩色屏幕,并加入了小爱同学功能。
相应的,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