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米超长发布会观后感下深论陈博每日
TUhjnbcbe - 2023/3/24 20:17:00

(图片源于百度侵删)

文▍陈博

人在北京,刚下发布会,是雷总这两天的真实写照。

小米这部名为“生生不息”的大片很是优秀,不仅有牛逼轰轰的小米11Ultra和MIXFOLD给足了咱敦厚老实的雷总排面,更有官宣造车的大消息,再一次给全球米粉儿的心脏注射了一剂强力的肾上腺素。

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下半场发布会到底有多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

MIXFOLD,折叠手机的新思路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小米的新机MIXFOLD,那就是简单之中又透露着不平凡。

我们是谁?

我们是为发烧而生的小米。

我们的梦想是什么?

铆足力量突围高端。

小米欲想走高端路线,就必须得拿出一款说得过去的折叠屏手机。纵观现在市面上所有的折叠屏手机,虽然折法大同小异,但在细节上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凭心而论,小米MIXFOLD在细节上的设计非常别出心裁。小米把MIXFOLD做成了掌上PC模式,只要三指横向划动,就可以进入像极了电脑桌面的界面,可视面积甚至超过了iPadmini,基本上达到了极致的视觉体验。

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多如牛毛,像是三星GalaxyZFold以及“年度最佳理财产品”华为MateX2都已经在市面上取得了可观的销售成绩。综合对比这三款产品,整体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毕竟折叠屏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玩意儿,但在细节的设计上,小米要更细致一些。

同时,这次MIXFOLD还用上了一亿像素的摄像头,这颗等效焦距80mm的液态镜头能够兼顾长焦镜头和微距镜头,让三颗镜头实现了四摄的功能。除此之外,价格也非常童叟无欺,不要一万只要,简直比三星和华为的折叠屏便宜不要太多,这样的价钱对于一台构造精密复杂的全面屏手机来说,真的算不上贵。

新的logo,新在何处?

MIXFOLD是小米下半场的焦点,但引起众人激烈讨论的却是小米的新logo。

当雷总意气风发地在微博上贴出这个新logo时,众网友空前一致的傻了眼。

就这?

就这样一个从方到圆的logo竟然价值万!

不懂行情的人,肯定会觉得雷总这钱未免花得有些冤,但有一说一,就算给这个logo再加个“0”也值。花钱请国际知名设计师来做logo设计,就好比是付了一笔高昂的代言费,这是在无形之中提升小米的品牌逼格。小米最大问题就是逼格不够,品牌力不够高端,因此必须要请像是原研哉这样的设计师来提升品牌调性。

别看很多大牌公司的logo平平无奇,但设计费都巨贵无比。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朗讯科技的logo,这样普普通通一个红圈,就价值几百万美金,况且这还是0年的几百万。

这么一对比下来,小米还是太追寻性价比了,如果这个logo价值0万,那逼格完全会再提升三个档位。

小米造车,优势何在?

此前,小米对于造车这事儿一直抱着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这一次却不同,雷总语气铿锵,慷慨激昂地正式宣布:我们有钱!我们要押上一切去造车!

关于小米造车,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的,原因如下:

造手机和造汽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核心的品牌公司主要负责做品牌和方案设计,零部件都由供应链来支撑。小米造手机近十多年,对这套万变不离其宗的体系早烂熟于心,那么造车自然不在话下,因为手机和汽车这两个产品本身就具有非常接近的商业模式。因此,对小米来说,它能比新能源车三小强更快上手造车。

雷总是一个能够精准把握时机的人

都说时势造就英雄,小米已经把顺势而为这个道理的精髓理解到了最极致。当年,小米入局做手机时,iPhone早已在全球卖得红红火火,魅族也开启了国产安卓机的时代,整个手机产业链已是日趋成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小米手机才应运而生。

小米造车也一样,国外有特斯拉大杀四方,国内有三小强逐鹿中原,现在整个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不仅认可度正在与日俱增,而且产业链也已相对成熟。小米在此时入局再明智不过,既能避免很多产业发展初期不确定的问题,又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继续向上突围。

小米足够强势的资金力量

在发布会上,雷总掷地有声地说道:小米的现金储备亏得起。造车每一个部件都是经费在燃烧,动辄就需要上百亿规模的投资,要3-5年才能够见效,但是雷总却不屑一顾。

反观其他造车玩家,最早造车的贾跃亭,大家总是嘲讽他PPT造车,就是因为他缺钱不能让造车实施落地。蔚来也一样,如果不是合肥*府的救命钱,资金链紧张的蔚来早就在破产的边缘疯狂试探了。就算是背靠美团好乘凉的理想也缺钱得不行,这也是导致理想造车发力略有不足的主要原因。同理,小鹏的第一代车型明显也存在缺钱的问题,新一代P7在上市之后才真正面市,这都是缺钱惹的祸。

资金充足是做好大事的必备前提,小米的最大优势就是它不需要任何力量的支持能自给自足,不会受外部的影响而停滞造车的进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点,雷总的腰杆才挺得格外直。

愈发先进的研发能力

综合小米近期的各项表现,明眼人都能看出小米的水平早已有了质的飞升,仅次于华为,跟OPPO旗鼓相当。自从智能机时代全面来临,手机的战场早已扩大至全球范围,国内大多数手机厂商都以苹果和三星为对标品牌。此次,小米带来的新机,不论是11Ultra还是MIXFOLD都能从全方位证明,小米的研发能力早已摸到了世界级的天花板。

在新能源车领域也一样,小米对造车的投入必然不会小于手机。相较于新能源汽车三小强,小米有更丰厚的研发实力和优势。截至年底,小米有亿元现金余额。此外,公司有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所以小米亏得起。这些都是小米造车的重要支撑。

小米造车还有多少难关?

虽然我客观分析了众多小米所拥有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小米就不存在任何劣势。

没格调的品牌!这是小米亟待解决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为发烧而生”这个slogan,如果应用在汽车上,寓意甚是不佳。因为,小米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走性价比路线,跟高端没有半毛钱关系,如果新能源车也继续“发烧”,自然无法高端。

相比之下,蔚来在品牌定位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蔚来可以算是目前国产电动车中最高端的一款,而且市场也普遍认可蔚来能冲击四五十万这样的价格定位。虽说营造高端品牌定位是个烧钱的活儿,但仔细想想并不亏,因为蔚来烧掉的钱都已经通过高端品牌定位,又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口袋,这也是蔚来最值钱的地方。

如果小米还延续手机的定位来做电动车,势必会导致小米新能源汽车销量上不去。之后定会引发一些列连锁反应,先是成本受限,再是投入和用料降低,循环往复形成一个死循环,这是非常要命的。

小米现在完全陷入了“欲高端而消费者不买账”的困境,具体有多不买账,详见下图。

网友能说出小米汽车这样的话来,这就说明了群众对小米汽车定价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是一个为刚入社会没资金的小青年诞生的品牌。

小米如若再不能摆脱低端品牌的困境,就算把车造好了摆在那,也不会有很高的上升空间。因为,小米的手机业务始终是牵连着汽车业务的,最近两年小米正在奋勇出海,好不容易坐上了全球销量第三的位置,雷总却转身去奋力造车。一旦造车的路线出了岔子,反而极有可能会拖累小米的手机业务。

反观手机业务是小米的现金流,一旦现金流不再充沛,又反而会拉跨汽车业务的投入。具体怎样平衡这两个业务,足以让雷总一个脑袋两个大。纵览中国手机,谁能在华为下滑的时候接过接力棒,只有当前的小米才最有可能代表中国手机品牌,成为全球市场可能第一、第二存在。尤其是新品小米11Ultra和MIXFOLD甚至都已经具有挑战三星的实力。

当前,比起造车,小米或许更应该把重心放在手机业务上,等手机业务真正坐稳冠军或亚军位置时,再来大力投入汽车也不失为一条良策。电动汽车行业本身就包含诸多挑战,比起智能手机市场的大局已定,电动车行业的竞争对手则更为凌厉。手机的竞争对手,无非就是华为和OPPO,但反观汽车行业的群英荟萃,小米的优势还不足以支持它在众车企中鹤立鸡群。因此,小米要面对的挑战超乎想象的大。

三小强早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都上了市,市值表现也不俗,实力相当于小米在手机战场中遇到的OPPO、vivo、魅族,但它们又要比这些角色更强大。因为,三小强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站在它们背后的是阿里、腾讯、美图这样强势的科技公司。同时,对于这些金主爸爸而言,钱是它们最不值钱的东西,它们的影响力和商业扩大能力以及对科技行业的理解才是最支持它们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除了三小强,新入场的玩家也很强势。传统派的恒大,虽然缺乏科技基因并不为人看好,但恒大在地产行业也是绝对头部力量,不可小觑。

最早造车的贾跃亭可是人中龙凤,当年做手机、做电视机都不含糊。之所以造车没有什么起色,主要就是因为缺钱,一旦资金跟上,足以让FF成为一个可畏的对手。

致力于讲好AI故事的百度,也绝对不是吃素的。更何况百度在智能驾驶这方面,不要说中国了,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都能排的上号。除了谷歌,百度人工智能还没怕过谁,而且更绝的是,百度还不缺钱。

另外,还有一个终极大boss在虎视眈眈,那就是华为。即便华为现在说了它们不会造整车,但这并不代表未来不会造,也不代表华为不会扶持任何车企。

显而易见,小米造车如履薄冰,未来还有更多未知的变化埋伏在小米造车的大路上。小米是否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尚未可知,但小米要面对巨大挑战我们却已了然于胸。

不管怎么样,雷军勇气可嘉,堪称我辈楷模,还望雷总能在造车的路上旗开得胜。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米超长发布会观后感下深论陈博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