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宣布造车之后,再次发扬了他“互联网劳模”精神,开启了超强工作模式。4月2日,有多家媒体报道,雷军在小米总部园区组织了一场“华夏同学会”,邀请了国内造车新势力创始人,以及汽车和出行行业大佬。喜欢“交个朋友”的雷军,在造车这件事,将赌上小米十年的规划。因为深知特斯拉、蔚来等在造出第一辆车前濒临死亡的险境,崇尚“敌人少少的”雷军,在造车之前不断调研,广开“朋友圈”,终于迈出了华为苹果都不敢的第一步。
小米造车,雷军做东,从“交个朋友”开始
4月2日,一张雷军与李斌、何小鹏、李想等造车新势力创始人合影在朋友圈疯传。据爆料,这是一场由雷军组织的华夏同学会,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主要分享小米的过去十年与蔚来十年,以及智能出行、智能汽车与自动驾驶等内容。
驾享兄发现,参加这次华夏同学会的嘉宾,均是汽车行业大佬、亦或是著名投资人。他们包括小米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蔚来创始人兼董事长、CEO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比亚迪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王传福、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地平线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余凯,万向集团董事兼总裁鲁伟鼎、红杉资本全球合伙人沈南鹏、中信资本董事长张懿宸等等。
尽管参会的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这次活动是为了新能源造车,仅仅是一场同学聚会。但参会的嘉宾几乎都是汽车行业最有话语权的大佬,活动议题同样围绕小米与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展开。这无法掩盖,雷军或许在宣布小米造车之后,进行的一次更有针对性的调研。
如果参与的大佬均称为小米的投资人或者合作伙伴,那么小米造车,或许就不会有太敌人了。
几乎没有敌人的雷军,有着比前世界首富马斯克都羡慕的朋友圈
被称为“互联网劳模”的雷军,他的朋友圈,有着可能连世界首富马斯克都羡慕的朋友们。
年小米上市之前,一波“回雷体”引发互联网圈热议。在雷军发出“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的文章后,包括拉卡拉、bilibili、蓝港、复星、真格基金、顺为资本和广汽传祺等一系列互联网公司、投资机构和汽车制造商纷纷给予雷军和小米回应,足见雷军的号召力。即便大如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在上市前也没有如此情景。
而在小米IPO当天,现身港交所现场的大佬,还包括顺丰创始人王卫、阿里eWTP生态基金创始合伙人俞永福、凡客创始人陈年,以及顺为资本CEO许达来、晨兴资本合伙人刘芹、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天使投资人蔡文胜、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邝子平等等互联网大佬和一线投资机构负责人。这些人或者参与了小米的投资,或者被雷军投资。
而更让人感到惊叹的是,雷军在互联网圈的人缘颇佳,与一线互联网大佬均有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几乎没有敌人”是雷军身上又一个鲜明的标签。他的工作勤奋程度让王兴由衷地钦佩;坚持看好小鹏汽车并多次参与其融资历程;蔚来创立之时雷军成为天使投资人之一;与马化腾、丁磊、李彦宏和张朝阳等多次参加乌镇饭局;在马云宣布退休时祝福下半场才开始;在自己下属加入张一鸣创立的字节跳动后由衷赞美......如果真要挑出雷军的敌人的话,或许只有的周鸿祎与华为的余承东了。
曾经有媒体做过统计,雷军曾在最高峰时担任过数十家互联网公司董事长或最高管理者职务。互联网的江湖,有着“阿里系”、“腾讯系”、“百度系”等传说,但只有一个“雷军系”,以创始人名字的派系能与巨头们相提并论。
“今天的互联网就是江湖,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兄弟们,一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抱团打天下!”将近十年前,雷军就说出了这番话,那时候的3Q大战还未开始,当年也不曾流行“抱团”。但深知互联网的江湖,早已经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了。
这种抱团思维,在全球范围都堪称表率。即便强如世界前首富的马斯克,也有着很多对手。比如马斯克与扎克伯格互相看不顺眼,一直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互喷,与贝索斯没有太多合作。
雷军的互联网朋友圈,可能让马斯克都会有些羡慕(当然,如果前世界首富有时间了解这些的话)。
在造车这件事上,雷军依然坚持着这样“抱团”的理念,“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因此,驾享兄认为,这次华夏同学会,可能是雷军组织的一次更精准的造车洽谈会开始,拉上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交个朋友”。
华为与苹果都坚持不亲自造车,小米为什么敢走出第一步
与国内互联网巨头、传统汽车制造商,甚至是视频网站和房地产企业纷纷杀入造车市场不同的是,两大科技巨头苹果和华为,却坚持不亲自下场造车。
今年年初,苹果宣布正式进入造车领域,但在寻找代工厂的道路上,却四处碰壁。有媒体报道称,有日产、现代等车企纷纷拒绝了与苹果的造车合作。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来自,不想成为“代工厂”。
另一家科技巨头华为,虽然此前多次被曝光进入造车领域,甚至成立了汽车事业部,但又多次官方否认造车计划。年华为发布了由创始人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再一次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但雷军和小米,在经历长达75天的调研之后,终于在3月30日正式宣布造车了。在发布会上,雷军甚至愿意赌上声誉,“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未来十年,小米将投入亿美元,首期投入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小米敢于进入一个全新的制造业市场呢?驾享兄认为,这可能有着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手机市场过于饱和的情况下,小米及生态业务面临着极大的增长压力。年上市至今,小米股价长期处于缓慢增长状态,甚至在上市的第一年中,小米多次破发,而手机市场早已处于饱和状态,伴随着全球手机市场需求的下滑,小米难以在手机及其产业链上再讲述新故事了。
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雷军和小米很嫉妒。近年来,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令人羡慕的爆发。驾享兄发现,过去一年,特斯拉市值增长了近7倍,蔚来增长十余倍,小鹏和理想汽车也暴涨。而勤奋努力的雷军,却眼睁睁看着小米依然徘徊在几乎原地不动的状态,显然是非常嫉妒新能源产业的红利的。
第三,雷军凭借强大的朋友圈实力,希望与任何伙伴“交个朋友”。正如上面驾享兄提到的雷军强大的朋友圈实力,有着可能在国内最丰富的的合作关系,小米造车之路或许走得会容易一些。
因此,小米造车,深思熟虑的雷军,从“交个朋友”开始。